历史资料
釜底游鱼的典故
釜底游鱼的意思是什么?釜底游鱼,在锅里游着的鱼。比喻处在绝境的人。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。对于这个釜底游鱼的成语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?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欣赏这篇精彩有趣的历史故事。 1、釜底游鱼的故事: 东汉时期,大臣张纲敢于仗义执言,以刚直不阿闻名天下。他不但与宦官的不良行为进行斗争,还不畏强权,对外戚梁冀的罪恶予以揭发。梁冀领教了张纲的厉害,对他恨之入骨,决定对他进行残酷报复,只是苦于没有机会...
2024-10-21 浏览: 0
道德楷模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
柳下惠生于公元前720年,是周朝时期的鲁国人,曾任鲁国大夫一职,原名展获,因为死后谥号是惠,人们才常称他为柳下惠。提起柳下惠,自然少不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,孔子曾尊称他为和圣,评价他为被遗落的圣人,柳下惠是人们心中道德的楷模。 《论语》中记载,柳下惠在做一个小官时,因为性格耿直,不愿意巴结其他官员,所以很容易得罪权贵。柳下惠因此遭到其他官员的排挤,连续三次被罢 官。柳下惠虽然连受打击郁郁不得志...
2024-10-21 浏览: 0
贪生怕死的典故
贪生怕死的意思:贪:舍不得。贪恋生存,畏惧死亡。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。也指人没有骨气。成语出处:《汉书·文三王传》。贪生怕死成语有着什么典故呢?成语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个人贪生怕死? 西汉末年,刘立继承了梁王之位。他荒淫残暴,欺压小民,称霸一方。汉成帝在位时,还能容忍他,汉哀帝即位后,觉得他真是太不像话了。可是刘立更加恣意妄为,根本不把国家的法律当回事,竟然无故将手下的中郎曹将等人杀死。 ...
2024-10-21 浏览: 0
道不拾遗的典故
道不拾遗,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那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?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欣赏道不拾遗的故事。 道不拾遗的历史故事: 战国时期,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宰相,对他言听计从。商鞅制定新法,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废除。这次变革,在历史上被称为“商鞅变法”。 商鞅主张,不管是什么人,只要为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,就应该对他进行奖励。他废除贵族世袭制度...
2024-10-21 浏览: 0
说文解字古代的尊与杯区别
最早人们用谷物酿造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,呈糊状和半流质,与其说是“喝酒”,不如说“吃酒”更为贴切。 我们现在喝水或者喝酒的器皿一般叫杯子;但在古代,喝水或者喝酒的器皿一般按照身份来分:普通老百姓不拘于礼节,一般用“瓢、勺或者木碗”;而皇宫贵族一般用“尊或漆杯”,当然还有各种“觚、爵、觯、斝、卣、觥、罍、盉”等...
2024-10-21 浏览: 0
解读古人们所说的脑后有反骨的人不靠谱吗
伸手摸自己的后脑勺,有的人可以摸到一个明显的突起。这样的一块突起并不影响日常生活,但是有关“反骨”之说却让人心中难安。按照通俗的说法,脑勺平的人多是顺民,后脑勺有“反骨”的都有反叛之心,这种说法不可信任。而关于这个说法在《三国演义》里面被明显放大,诸葛亮就是通过魏延脑后的“反骨”和一些事情判断魏延不是忠诚之人,一直没有完全信任魏延。事实证明,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也的确有拥兵谋反之举...
2024-10-21 浏览: 0
西域强国于阗国有着什么样悠久的历史
于阗国,是塔里木盆地南缘一个古老的塞人城邦,有关于阗的记载,最早见于《史记·大宛传》,称其在西域之东。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、皮山、墨玉、洛浦、策勒、于田、民丰等县市,都西城(今和田约特干遗址)。 公元前二世纪(西汉时代),尉迟氏在此建立于阗国,为西域南道中,国势最强的国家之一。于阗地处塔里木盆地南沿,东通且末、鄯善,西通莎车、疏勒,因位居丝路贸易的重要据点而繁荣一时,且为西方贸易商旅的集散地...
2024-10-21 浏览: 0
解密古代紫禁城建造之谜
紫禁城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物,其建立者为明朝的朱棣。皇帝建造宫殿这件事情看似很平常。可是朱棣源居住在南京,为何会把紫禁城建立在北京呢?紫禁城建造背后又藏有怎样的秘密呢? 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724250平方米,还没把护城河与城墙的绿化带计算在内。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,000㎡。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,南北长961米,东西宽753米,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,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...
2024-10-21 浏览: 0
藏族人为何只有名没有姓氏
汉族人是有姓氏的,如赵、钱、孙、李,百家姓尽人皆知。藏族是无姓的,一般用四个字做一名:扎西多吉、次仁旺堆等。 在母氏社会时期,藏族人的名字,取母亲名字中的一个字作自己名字的一部分。像母亲的名字叫“朗·莫莫”,儿子的名字便叫“莫赤”;母亲名叫“索·汤汤”,儿子名便叫“索赤”;母新名叫“达劳嘎姆”,儿子名便称“达赤”,如此等等。这时藏族名字没有什么姓氏之分。 公元七世纪,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...
2024-10-21 浏览: 0
董狐直笔的典故
董狐:春秋时晋国的史官。直笔:根据事实,如实记载。指敢于秉笔直书,尊重史实,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。 【典故】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载:赵穿杀晋灵公,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,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,便在史策上记载说“赵盾弑其君”。为赵盾所杀。后孔子称赞说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” 【解释】董狐:春秋时晋国的史官。直笔:根据事实,如实记载。指敢于秉笔直书,尊重史实,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。 ...
2024-10-21 浏览: 0
- 推荐文章
-
- 明朝黄得功究竟是不是忠臣他有哪些事迹(2025-01-19)
- 平安夜精选礼物指南传递温情与祝福的完美选择(2025-01-18)
- 宋钦宗赵桓继位后的政策举措(2025-01-17)
- 光绪帝清末皇室的颜值担当(2025-01-16)
- 朱祁镇杀于谦后的悔意探析(2025-01-15)
- 揭秘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情感世界(2025-01-14)
- 柳永的三变从才子到词宗的文学转变(2025-01-10)
- 隋朝盛世土崩瓦解多元因素下的历史悲剧(2025-01-09)
- 揭秘慈禧太后美貌与权谋并存的一代女杰(2025-01-08)
- 清朝曾静吕留良案一起震动朝野的(2025-01-07)
- 热点资讯